1、核心研发中心(技术核心)
负责大模型从算法创新到模型迭代的全流程技术攻坚,是实验室的核心驱动力。
• 基础模型组:聚焦通用大模型(如基座模型)的预训练、架构创新(如Transformer变体)、训练策略优化,奠定技术底座。
• 算法研究组:主攻核心算法突破,包括微调技术(LoRA、RLHF)、对齐算法、多模态融合、效率优化(量化、蒸馏)等。
• 应用模型组:基于基础模型进行垂直领域适配,研发行业大模型(如医疗、金融)、任务型模型(如对话、代码生成)。
2、工程与落地中心(价值转化)
负责将研发成果工程化、产品化,解决“从实验室到产业”的落地问题。
• 工程化组:承担模型训练/推理的工程实现,包括分布式训练框架搭建、算力调度优化、推理引擎部署(TensorRT等)。
• 产品研发组:对接业务需求,设计大模型产品形态(如API服务、嵌入式能力),完成产品功能开发与迭代。
• 数据工程组:构建高质量训练/评测数据集,负责数据采集、清洗、标注、脱敏及数据资产化管理。
3、测试与评测中心(质量把控)
保障模型性能、安全性与合规性,建立科学的评测体系。
• 性能评测组:测试模型的精度、效率、鲁棒性、泛化能力,输出量化评测报告,驱动模型优化。
• 安全合规组:聚焦模型安全(对抗攻击、数据泄露)、内容合规(偏见、有害信息过滤),制定安全防控策略。
4、资源与支撑中心(保障体系)
为研发提供稳定的资源支持与管理保障,确保实验室高效运转。
• 算力运维组:管理GPU集群、服务器等硬件资源,负责算力调度、集群维护、故障排查,保障训练稳定性。
• 综合管理组:统筹项目管理、预算规划、跨部门协同、人才招聘与培养,协调实验室日常运营。

Copyright©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. 山东财经大学大模型研究院 京ICP备15000288 号